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如何用手機拍出一張好的文件掃描影像 [簡版]

為方便隨時查找、傳送過往的紙本筆記、文件、重要書本等,我會把它電子影像化後(雲端)儲存。 介紹一些注意事項與技巧給大家留意與運用,便可讓手機拍攝的文件掃描品質獲得提升。


<初級> 

1.把要拍攝的文件儘可能的攤平,不要有捲曲、不平整,任何凹凸折痕皆弄平。

2.拍攝第一時間即留意讓拍出來影像朝向正確,不要橫倒或反置。

3.文件與相機的長寬比常不相同,設定一個與文件的長寬比較相近來使用。

4.不要在太暗的環境下拍攝,成像的品質會降低,文件的顏色也會變暗。

5.反光會讓文件內容被遮蔽消失或模糊,留意不要讓任何反光落於所拍文件範圍內。

6.留意不要讓包含自己身體或週遭物體等,任何的影子落於所拍攝文件的範圍內。

7.使用文件掃描模式時,文件的四個角落是歪斜校正的標定點,使用時留意讓它平整露出。

8.文件內容的對比度調整可以利用相機的曝光值來調控。對比度高的純文字文件對閱讀性很有幫助;有些相機有白板拍攝模式可以直接利用 .....

※閱讀進階與完整內容請到我的方格子網址:https://vocus.cc/article/68680475fd89780001a2fc3a 


筆記人‧KeepNoter //// 


進階內容: 
 






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筆記的筆墨顏色喜好

有的人喜歡用各式各樣的筆和墨色來寫筆記,覺得這樣的筆記內容多彩、豐富;
有的人走簡潔路線,或黑或藍,全篇一筆一色到底;
也有雙色筆路線者,黑紅或藍紅的派系。

我是4色+1系:黑藍紅綠+鉛筆(BBRG+P)。
黑色寫主文,藍色為註記,紅色做重點標式,綠色做區隔線,鉛筆用來寫待確認或暫時性附記。
如果有還有特別需要突顯提醒需要時,我另會再用螢光筆來劃線註記。

請問,您通常用什麼顏色的筆做筆記呢? 


※原文登載處→  https://vocus.cc/post/68594270fd89780001300d22 


筆記人‧Keepnoter ////
一位喜歡利用筆記來記錄、思考、計劃與行動的人。
IG= https://www.instagram.com/keepnoter.tw/
|FB= https://www.facebook.com/keepnoter
Medium= https://medium.com/@keepnoter
Vocus= https://vocus.cc/user/@keepnoter  




2025年5月26日 星期一

【英語文法筆記分享】英語動詞的變化


【英語文法】英語動詞的變化 (原尺寸A3橫 手寫 計1頁)

分享學習心得,如有錯誤內容,還請指正~    

 

本筆記做法說明:

這份筆記的作成理念,是盡可能的把這筆記主題的知識內容「濃縮在一張(內容多時則二張)紙上呈現」。

當我們在複習它時,可以藉由各內容位於紙的上、下、中間、或左或右....等的位置,幫助我們記憶這一整套的知識。

讓這份筆記的主題內容,如同一張知識地圖般,印記在我們的腦海裡。

 

 

筆記人‧KeepNoter //// 

一位喜歡利用筆記來記錄、思考、計劃與行動的人。

IG: https://www.instagram.com/keepnoter.tw/ 

FB: https://www.facebook.com/keepnoter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擬訂待辦清單的技巧【筆記法則】

 

一個長度8小時的電影不會有人看,把它改成8個一小時的影集就會有人追。

待辦工作上的「打掃房子」項目,永遠等不到被打勾完成的時候。

不如把它細化後拆成一個個小項目來激發完成慾:

.擦拭電視櫃(3分鐘)

.整理沙發(3分鐘)

.餐桌整理(5分鐘) 

.客廳地毯吸塵(10分鐘) 


筆記人‧KeepNoter ////  

一位喜歡利用筆記來記錄、思考、計劃與行動的人。 

IG= https://www.instagram.com/keepnoter.tw/  

FB= https://www.facebook.com/keepnoter  

Medium= https://medium.com/@keepnoter  

Vocus= https://vocus.cc/user/@keepnoter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筆記本的尺寸選用技巧


這是《紙質筆記本的選用技巧》 系列中的一篇文章 

使用紙本方式做為筆記載體,目前仍是兼具經濟與使用便利的第一首選。不過由於紙本有其先天上的版面尺寸限制,和攜帶、使用、保存性的侷限問題等,如何選用也是一門學問。 我將依頁面尺寸、紙質、裝訂方式、格式....等,分成幾次來介紹。


-------------------------------------------------------- 

<筆記本的尺寸選用技巧> 

A4、B5大小頁面尺寸的筆記本在課堂、會議上很好使用,所以使用的人數多、可選的市販品也多、價格經濟;但是它沒有辦法放到上衣或西裝外套的口袋內。


放在口袋裡的筆記本,通常頁面尺寸無法太大、頁數也有所限制。

約A5、A6、M5等大小頁面的筆記本很方便隨身攜帶,也方便在離開桌面、站著時書寫用;

但當一頁紙上需記載的字數或一次有較多內容需記入時就不好使用了。


如果連一本小冊子的筆記本都不好收放,或者採用一張大紙面來使用較便利的場合,

還可以採用以一張紙摺疊而成的方式來代替裝釘式筆記本。

配合有技巧的紙張摺疊方式,可以將一張紙轉化為一摺疊冊式筆記本。

用單張紙替代的筆記(本),還可以夾放、附入其它的筆記本內增加活用與靈活性。

單張紙式的筆記多張集中、裝訂後,也可變成一本冊子般的筆記本來留存。

如何用一張紙做成一本摺疊冊式筆記的方法,我會在另一章節介紹。


另外也有一些筆記本品牌公司創有許多其自己的尺寸本,

許多都具有獨自特色或成業界的無形印記標準,例如Moleskine、RHODIA、Rollbahn....等。


最後我推介大家,在筆記本的用尺寸上能有一套自己的固定尺寸標準;

例如課堂筆習採B5、隨身筆記用A5、報告/文獻/調查資料用A4....等。

各用途、種類筆記尺寸統一化的好處是,日後進行內頁重整切替、保存時,較方便和整齊性。


筆記人‧KeepNoter ////  

一位喜歡利用筆記來記錄、思考、計劃與行動的人。 

IG= https://www.instagram.com/keepnoter.tw/  

FB= https://www.facebook.com/keepnoter  

Medium= https://medium.com/@keepnoter  

Vocus= https://vocus.cc/user/@keepnoter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做筆記的第一步,理解筆記的目的【筆記入門】V0.1


 
前面的文章中談到,會覺得做筆記很困難、不知如何下手或做出來的筆記往往內容雜亂、不好使用的人;
可能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作筆記前沒有清楚明確的「筆記目的」。
這裡所指的「筆記目的」是為什麼要作筆記,也就是該筆記的「用途」及筆記做好後要如何「運用」。
請注意的是,我這強調的重點除了一開始的「明確筆記用途」外,還有筆記完成後的「如何運用」。

只知道要做筆記、應該做筆記、做筆記很重要,
但沒有思考清楚筆記的「目的用途」和「如何運用」的人,
提起筆後往往就是單純的抄寫記錄;
把會議上的發表資料抄下來、把老師說的重點寫下.....等做為備忘而己。
 
〈筆記的目的解析場景1〉
在此先以「會議筆記」的作成目的來說明一下:
對參加同一個會議的人員而言,依各與會者的角色(角度)不同,各自的筆記目的和內容需求會有不同。
會議主持人、會議指定全局記錄者、會議內容提案者、討論者、決策者、事後工作執行與追踪者...等,甚至新聞報紙或電視台記者的所需記錄內容都不相同。

以一個單純參與會議討論的與會者之會議筆記「目的」而言,或可分為「會議前準備筆記」、「會議中現場筆記」、「會議後待辦與追蹤事項」等。
除了會議主題、日期時間、與會人、預定議題等內容不用特別再提外,
在設定好各次筆記的目的後,每個人都應能理解各次筆記該記的內容是些什麼了吧!  
  - 會議前準備筆記:會議上自己想提出的內容、可能被人提出的內容、應該事前備好的想法說詞、資料、物品東西等內容或清單。 
  - 會議中現場筆記:依會議議程內容被提出的議題、被討論的內容與提出人、決策過程與結論、己決/未決項目、會後待辦與追踪清單 
  - 會議後的待辦工作與「追踪」整理筆記:會議的議題與結論摘要,部門或「自己」的待辦、需追踪工作與期限等內容。

 
〈筆記的目的解析場景2〉
再以一個上課的課堂筆記來做例子拆解:
首先,上課前應該會有功課預習,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時會有待澄清或提問的「待提問清單筆記」。
再來,於上課的課堂期間會有現場記錄的「課堂筆記」;
課後,對課堂筆記與其它新增內容等再整理的「課後筆記」;
最後,可能還會有與其它課堂筆記合併再整理的「統整筆記」。


下面是一些筆記的種類與用途目的整理:
記錄資訊:捕捉當下的資訊內容,避免遺漏;例如會議筆記、課堂筆記、訪談筆記、旅行筆記...等。 
整理知識:結構化已有資訊,加深理解;例如課後筆記、知識筆記...等。 
思考推理:幫助釐清觀點、做出判斷;例如思考筆記、邏輯推理筆記、比較分析筆記...等。 
規劃行動:將目標拆解成具體步驟與日程;例如日程表、待辦事項、行動計畫筆記、專案筆記...等。 
創意發想:激發靈感、發展新點子;例如腦力激盪筆記、創意筆記、靈感收集筆記...等。 
反思與成長:回顧經驗、提煉學習;例如日誌筆記、自我反思筆記、檢討筆記...等。 
分享與輸出:整理後提供他人參考或公開發表;例如部落格草稿筆記、簡報筆記、教學筆記...等。 

------------  
探討到此,任何人如能對自己準備要作的筆記其「目的」可設定清楚後,相信基本上筆記內容該寫什麼都知道了。
但是現在我想提的是接下來可以再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這份筆記完成後,我要如何「運用它」。
相對於筆記的「目的」可清楚做為筆記該記什麼內容的思考,接下來的如何「運用」是對筆記功能與運用效率更上一層的思考。

舉前面會議筆記又分為「會議前準備筆記」、「會議中現場筆記」、「會議後待辦與追蹤事項」等三段場合的例子來談;剖析三份筆記的作成時間軸前後如下:
「會議前準備筆記」→「會議中現場筆記」→「會議後待辦與追蹤事項」
我在各筆記下筆前會對筆記的「目的」做思考外,我還會對接下來如何以同一份筆記效率地被「運用」做考量;此時對筆記的整體作成格式就要有相當的全局思考模式。

如果可以在做「會議前準備筆記」時即預想好「會議中現場筆記」將如何做的話,或許就可以在構建筆記的同時留下一些給「現場筆記」可直接引用接著寫的方法及空間。
以及在做會議中的「現場筆記」時,能預先為後面接著要做的「待辦與追蹤事項」筆記,留個可被直接引用的空間,減少下一步整理工作時需重頭整理才能接續下去的時間浪費、增加工作效率。

上記的三份會議筆記,依會議的規模大小與個人習慣; 
我個人就習慣儘量把「會議中現場筆記」和「會議後待辦與追踪事項」做在一起。
通常在會議內容不複雜的場合, 我可以在會議結束後「立即」發送會議筆記與各員待辦與追蹤工作事項給大家。
因為在寫會議中的「現場筆記」同時,會為會議後續的「待辦與追踪事項」做一些預布置;因此在會議記錄完成後只要對其再做一點加工註記即可完成一整套會議的完整筆記,不需再另花時間特別整理「待辦與追踪事項」。

這個筆記作成思考方式在紙本或電子式筆記場合都能適用,並且對任何學習、工作上的思考也可派上用場。
此法不僅能培養自己對工作內容有往前思考的能力,更能幫助自己具有縱觀全局的思維。
訓練自己在做事(筆記)的當下,不只考慮眼前當下的工作,更可同時預先對接下來的事做思考、準備的能力。

我希望在接下來可以對各種筆記的種類與作成時的思考方法、筆記格式(模式)經驗等,一個個介紹我的心得與實例給大家參考。

.........................................................................................................................  
PS: 目前整理個人的筆記經驗故事分享文以回饋社會計劃中,
       期待各位朋友能給與指導與改善建議。 
       如果喜歡此文內容也請幫忙轉分享給更多人,協助徵求更多人的意見指導。 
       感謝! 
.........................................................................................................................  

筆記人‧KeepNoter ////  
一位喜歡利用筆記來記錄、思考、計劃與生活行動的人。 
IG= https://www.instagram.com/keepnoter.tw/  
FB= https://www.facebook.com/keepnoter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當你猶豫要不要記下剛才腦中所閃過的那絲靈感時 【筆記法則】

【筆記法則】 
基本上當你猶豫要不要記下剛才腦中所閃過的那絲靈感時,寫下來就對了!
現在不記下來,明天百分之百會忘記。
無論是什麼樣的情報,大多是錯過就不再。
回想時所要花費的力氣,一定比當場記下來的多,更可能是再也想不起來了。

筆記人‧KeepNoter ////  
一位喜歡利用筆記來記錄、思考、計劃與行動的人。 
IG= https://www.instagram.com/keepnoter.tw/  
FB= https://www.facebook.com/keepnoter   

如何用手機拍出一張好的文件掃描影像 [簡版]

為方便隨時查找、傳送過往的紙本筆記、文件、重要書本等,我會把它電子影像化後(雲端)儲存。 介紹一些注意事項與技巧給大家留意與運用,便可讓手機拍攝的文件掃描品質獲得提升。 <初級>  1.把要拍攝的文件儘可能的攤平,不要有捲曲、不平整,任何凹凸折痕皆弄平。 2.拍攝第一...